为进一步深入推进医药卫生体制综合改革,精河县紧紧围绕“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将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工作作为保障民生、构建和谐社会、提升幸福指数的重大民生工程,创新实干,以医改实效惠及民生,推动医改各项工作不断取得新突破,切实增强了人民群众的健康福祉和获得感。
一、积极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措施成效
㈠ 以政府主导的综合改革基础不断夯实。2017年5月县医改领导小组和医改办公室进行调整,成立以县长为组长的医改领导小组,制定出台一系列深化医药卫生体制和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工作实施方案,2家县级公立医院(县妇幼保健院、计生指导站)于2017年8月31日全面取消药品加成,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医疗服务价格调整工作也同步推进并已完成。
㈡ 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制建设稳步推进。2017年,精河县卫生计生系统新建乡村两级标准化项目总计5项,总投资5047万元,包括4所乡镇卫生院门诊住院综合楼、27所村卫生室的新建。目前,乡镇卫生院项目已完成总体进度的65%,村卫生室已完成总体进度的89%,同时,县财政投入305万元采购乡镇(场)卫生院医疗设备并全部投入使用。
㈢ 公立医院改革重点工作进一步明确。一是严格把握患者住院指征,坚决杜绝小病大治、挂床住院等问题发生;二是严格落实处方点评制度,控制大处方;三是医用耗材通过本地区联合采购,统一招标,并对中标耗材实行二次议价;四是合理检查,合理用药,严格控制大检查、过度检查,杜绝无指征检查。2017年县人民医院医疗费用同期增长5.15%。药占比23.47%(不含慢性病用药),百元医疗收入中的卫生耗材27.37元。医疗费用增长、药品及耗材占比均与同期显著下降。
㈣分级诊疗试点工作有序开展。探索以医共体建设、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等工作为重要抓手的“三项机制”,不断提升乡镇场卫生院服务能力及水平,推动分级诊疗改革,使基层群众看病就医感受不断增强。一是建立上下联动机制。建立上联区、州及援疆地区三甲医疗机构,下联县域内各乡镇场卫生院的医疗联合体(共体)工作机制。制定出台《精河县医疗服务共同体建设工作实施方案》《精河县县乡村医疗服务一体化管理试点工作实施方案(试行)》,2016年6月,选取县域最大的一所乡镇中心卫生院(大河沿子镇中心卫生院)开展试点,对卫生院的人、财、物进行管理,形成利益共同体、责任共同体、服务共同体,有重点地将县医院重心下移、资源下沉,同时,在2017年重点对该试点卫生院进行人员、设备及技术支持,配备动态心电图、动态血压仪等设备,填补在口腔专业的空白,12月底,实现手术零突破,2017年该镇中心卫生院诊疗水平、群众满意度及诊疗人次较往年有明显提升,改革试点工作取得显著成效。二是签约服务机制。2017年4月,精河县全面启动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制定出台《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实施方案》,组建家庭医生签约团队81个,建立了县、乡、村三级公共卫生服务体系。截止10月30日,全县累计签约61865人,覆盖率52.9%,重点人群应签约38525人,签约26036人,重点人群签约率67.6%。三是信息共享机制。建立贯穿区、县、乡三级的远程会诊信息系统。由县财政投入80.3万元,建设以县人民医院为中心的区、县、乡三级远程会诊、远程影像、远程心电系统,覆盖全县各个乡镇。2017年,共开展区县远程会诊251例,县乡远程会诊14例,为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提供平台。
精河县通过采取以上措施,基层医疗机构服务能力及水平不断提高,以高血压、糖尿病、肿瘤、结核病、心脑血管疾病等慢性病为突破口的分级诊疗试点工作有序开展,截止目前,已实现双向转诊病人564例。
二、存在的问题
㈠ 三医联动不畅,配套政策制度滞后,基层医疗机构服务能力及水平提升缓慢,双向转诊率较低,群众看病难问题依然存在。
㈡ 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制度尚不健全,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中涉及就医、转诊、用药、医保服务机制对居民吸引力不足,家庭医生收入分配机制不灵活,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签约进度。
㈢医疗卫生人才紧缺,基层医疗机构对人才的吸引力不足,人员流失现象严重。专业技术力量不足导致服务能力及水平提升缓慢。
三、工作对策及建议
㈠ 进一步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一是在分级诊疗制度建设、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医联体建设、医共体建设方面取得突破和实质性进展,关键是“医药、医保、医疗”要实现联动,争取能实现按月由社保定额支付及州县乡医疗机构药品目录匹配,落实“双下沉,双提升”,切实做到州、县医院能够“放得下”,乡镇场卫生院能够“接得住”。二是要突出医改工作重点,抓住关键,攻坚克难。严控落实分级诊疗、取消药品零加成、县人民医院药占比降到30%,耗材每百元不能超出20元、医疗收入增幅不能超过10%等医改工作硬指标。三是明确公立医院功能定位,切实促使公立医院回归公益性,落实政府投入的主体责任,科学合理化解县、乡医疗机构债务,让县、乡医疗机构能持续健康发展。四是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两个允许”,建立符合行业特点的人事薪酬制度,让“人才”来得了、留得住。五是完善药品、医疗服务定价机制,明确医疗服务价格,规范医疗服务管理,强化医疗机构价格行为监管,健全定期考核和督查通报问责推进机制。
㈡ 不断加大医疗人才队伍建设力度。一是抓紧研究制定中长期人才培养规划。贯彻落实中央第六次对口援疆工作会议、7.12湖北省对口援疆现场办公会精神,建立符合实际、管用见效的人才培养规划工作长效机制。二是重视县、乡、村医疗人才队伍发展。县乡村医疗机构的人员、编制和经费必须足额保障,对长期无法招聘到人员的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要适度放宽条件,先解决“从无到有”,再考虑“从有到优”,结合实际,研究制定基层医疗人才培养、留用和激励的政策办法,按照《精河县柔性引才管理办法》,发挥“柔性引才”作用,引进各类高端紧缺人才、医疗技术团队来精短期服务。三是全力推进医疗人才“组团式”援疆工作。抓紧方案编制,密切沟通协商,力促湖北省襄阳市、荆门市直属医院援助县中医医院、县医院、县妇幼保健院的目标实现。千方百计争取援疆医疗人才。借助湖北优势培养本土医疗人才。邀请湖北知名专家授课讲学,加快实施“名医培养工程”和高层次人才培养计划,选派素质好、有潜力的专业人才赴外地学习培训、挂职锻炼和进修深造。